Search

【誰不想優秀,別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】(下)

壓力,如果是人們往上驅動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誰不想優秀,別成為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】(下)

壓力,如果是人們往上驅動的能量來源,那麼想必也是最後壓垮稻草的最後根源。

最高學府的孩子連續出現令所有人都震驚的自縊舉動,每個人都在問,高學府的孩子怎麼了?

分數,與未來的成就,是否是絕對的正相關?

答案顯而易見,要得取未來的成就,需要許多面向的觸發,包括「學習興趣」、「主動的慾望」、「人際的能力」、「挑戰困境的勇氣」、「熱情」、「信念」等等,在許多條件的培育下,孩子在未來才有可能成為父母理想中高成就人。

課業,在孩子的生命中,約略佔了30%的比重,若孩子得子花費70%的時間去拚命,可以想見孩子得放棄多少事物才能抵達課業的理想值,而剩下的精力,足夠孩子去探索世界?足夠孩子深刻的瞭解自己喜好?如果所有的課業,孩子只需付出30%的精力,就能獲取70%的學習內容,豈不甚好?孩子還有許多精力足以去追求自己的喜好。

我想起心理學的「第十名現象」,它是指一個班裡最有出息的學生,通常不是學習成績最好的前幾名,而是班上處於中游的學生。這是由大陸教書二十餘載的一位老師得來的「孩子成長規律」,他在一次畢業聚會上偶然發現,那些已經擔任副教授、經理的學生,在學校時的成績並不十分出色;相反的,當年那些成績突出的好學生,成就卻平平。於是他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追溯過去的畢業生,得到這份「第十名現象」的成長規律。

雖然成績優異的孩子並非都適用於第十名現象,但所佔的比例卻是極高,因而父母汲汲營營要求孩子考取優異成績,所為何事?若是為了孩子未來的成就,也許是時候該為孩子的將來成就,放鬆對課業的緊迫盯人才是。

我想起多年前一則新聞,有一位美國高材生,在父母親強力的栽培下,憑藉著資質天賦,一路跳級就讀,沒有任何懸念的畢業於哈佛大學。然而畢業後,這名高材生卻選擇了令眾人訝異的工作──收銀員。

記者採訪他,問他為何擁有高學歷的出身,卻為何甘於當一位收銀員?高材生淡淡的回應:成長到大,一直用腦,覺得累了,現在他只想簡單的過生活。

成績不好,未來的成就肯定會低落?

我的信念是,孩子只是不適合以讀書考試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天賦,不如換條路,繼續前行。

一位在自學團四年的孩子,進學團前,在學校的狀態是老師上課他就趴下來睡覺,睡到下課才起床活動筋骨。轉進學團後,我的閱讀課開啟了他的閱讀興趣,也打開了他寫作的天賦,而他更找到自己的喜好──攝影,今年十七歲的他,憑藉著自己的天賦,已經成了藝人主播的私人攝影師。

關於未來,一直是屬於善於開創的人,因為未來最熱門的工作,現在根本還沒出現,如果父母以自己認知的世界去指導孩子努力的方向,不放手讓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可能性,孩子又該如何適應變化萬千的未來。

我的父親是個國中教師,在父親的認知裡,老師是最有保障的職業,具有優惠的存款利率(18%),又有穩定的退休俸,而教授更是老師圈中最崇高的存在,因此我的成長過程,他拚命的鼓勵四個孩子們努力讀書,將來考取老師一職,如此一來他對我們也才能安心。

然而最後,他見證了18%優惠存款的瓦解,也從未想過四個孩子竟然以作家、教育者的身份,與世界接軌。

父母,是孩子最初,也是最重要的伯樂,讓孩子的天賦自由,是每個父母刻不容緩的義務,也是孩子成長的權力。

#預告年底新書「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」即將上市

小編通知
#預告週末書房將再度舉辦頭號粉絲抽書活動
#還未獲得頭號粉絲的朋友歡迎多互動留言得到粉專粉絲標章

🔥 2021年3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:https://reurl.cc/bRDayM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從高壓的教育,走到和諧的教養。孩子每一次的情緒與爭執,都是上天給予的禮物
View all posts